www.needahand.org 首页   关于我们   联系   网站地图 
 
 


   最新报道
   科学知识
   专题介绍
   行动



   最新报道
   科学知识
   专题介绍
   行动



   
   最新报道
   科学知识
   专题介绍
   行动




■ 最新报道 返回上一页


西北企盼水与生态经济社会和谐

2001年01月08日 科技日报

    西部大开发,是党中央、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。在西北地区,水与生态、经济、社会发展息息相关。只有认清西北的水情,把水资源的统一管理、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,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,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,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,党中央、国务院制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才能真正落到实处。

  用水紧张成了西北人的心病

  在祖国的大西北,水是命脉。有水沙漠变绿洲,生机勃勃;没水土地荒漠化,荒凉一片。在西北人的心中,没有比水更重要的了。得黄河之利,宁夏引黄灌区稻香鱼肥,瓜果飘香,旱涝无虞,乡富民安,成为著名的“塞上江南”。
  在占祖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,1700多万人口却只能居住在占该区面积4%的绿洲里,沙漠、戈壁包围和分割着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,水是维持绿洲生态最重要的生命源泉。
  吐鲁番市的亚尔村,一口流淌了200多年的坎儿井,使这个村子生机勃勃:葡萄架上挂满了葡萄;院落里商贾云集,生意兴隆;中外游客避暑纳凉,流连忘返。
  敦煌市的鸣沙山月牙泉,以其独特的“沙山环泉、泉映沙山”的自然景观,而成为塞外风光一绝。
  然而,在广阔的西北地区,许多地方“水贵如油”,缺水不仅使生态环境恶化,而且制约了当地经济、社会的发展。缺水成了人们割舍不去的心病。在世界上距海洋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,年降水量仅为200多毫米,而蒸发量却达到了1000多毫米,种一棵树比养一个孩子还难。由于缺水,要让市内的雅玛里克山披上绿装得用10年时间!
  在过去的30多年,塔河下游来水不断减少,下游河道不断后退,塔河从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1001公里。随着塔河的断流,下游牧场退化,土地撂荒,胡杨林大片死亡,绿色走廊正迅速消失,库鲁克库姆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正在合拢。沙尘暴等灾害频频出现,在一些地方,刚出土的棉苗,常常因一场风暴,而被掩埋在滚滚黄沙之下。人们为了收获,往往翻种2-3次。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。英苏村过去曾是若羌县的主要牧区,较好的荒漠草场有20-30万亩,300多人居住于此,放牧着2-3万头牲畜。塔河断流后,牧民们不得不另寻它地,现在留守在英苏村的牧民只有几十人了。英苏村下游的阿拉干就更加严峻了,现在是河道干枯,荒漠一片,除了一个食宿站和一个护路的道班外,再无人在此居住。
  让我们再放眼黑河。历史上,黑河水量丰沛,在它的尾闾还形成了面积720平方公里的居延海。黑河两岸,森林茂密,草原丰美,曾是一块社会和经济繁荣的沃土。302年前,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从帝俄回归中华民族大家庭时,就是看中了这里丰美的水草,而定居下来建立了今天的额济纳旗。而现在居延海已干枯,沿湖地区地下水位也大幅下降,原有的75万亩胡杨林枯死过半,仅存35万亩,1700万亩梭梭林,目前仅存300万亩残林。水去沙来,我国北方的第一道生态防线正面临全面崩溃。缺水已经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影响。在塔河流域的27个县中,有22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,50多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。黑河流域的甘肃、内蒙古为水而不睦,张掖地区内部也发生过用水矛盾。1993年至1995年3年间,张掖、临泽、高台三市县,就发生水事纠纷67起。2000年还发生了上千群众围攻政府领导人和政府机关的严重事件。
 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,西北地区的水患,不仅对本地造成了影响,其危害还波及到了更广阔的地区。2000年春北方地区风沙天气空前频繁,3到4月一共出现了12次大范围扬沙和沙尘暴天气,风力常在10级以上,影响范围包括西北、华北、东北西部、黄淮地区,甚至波及到了江淮地区,5月份西北地区又出现了3次区域或局部地区沙尘暴天气。沙尘暴的发生,固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,但不可否认的是,它与生态屏障的破坏不无关系。

人为因素为水紧张埋下了祸根

  西北缺水,固然有自然因素,但人为因素造成水紧张现象也不容忽视。在广阔的西北地区,降水量少得可怜,而蒸发量大得惊人。但我们必须看到,一方面,近年来,西北地区人口增加,开垦土地,对水的需求增加。另一方面,水利投入不足,水利发展滞后,节水意识不强,管理不到位,更使又为此埋下了祸根。缺水,更有经济社会因素在其中。
  行家指出,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工业生产,抑或是人们日常生活,浪费水的现象相当严重。在一些地方,人民没有很好地善待珍贵的水资源,珍贵的水无效流失,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  塔河断流,下游生态恶化与此不无关系。专家指出,无序引水,无节水意识,无序开发,无控制性工程措施,无权威管理机构和正常引水秩序,无统一的综合治理规划,是导致塔河流域生态劣变的罪魁祸首。由于没有控制性工程,源流水资源不能调节。源流灌区大量开荒,加之缺乏节水意识,灌溉定额高达1200-1500立方米/亩,使用水量急剧增加,导致水土失衡。在干流上游段,即从阿拉尔至英巴扎495公里的河段,引水量剧增,引水量占干流引水总量的比例由50年代的30%增加到现在的50%以上。中游段就更糟了。全长398公里的中游段,河道淤积严重,洪水漫溢;引水口和抽水泵密布其间,海子、洼地众多;乱扒乱堵,乱开口子,无控制工程,无节制引水,造成水量浪费惊人。目前每年有20-30亿立方米的水在这里消耗。耗水的还不只河道。在塔河流域,平原水库蒸发渗漏,耗掉了大量水资源。大西海子水库库容仅为2.28亿立方米,灌溉面积仅13万亩,而水库的水面面积却有104平方公里之巨,每年蓄水损失超过1亿立方米,利用率只有可怜的30%!像这种蒸发量大、渗透量大的平原水库,塔河流域有130多座之多。
  有的地方不见水,有的地方是守着水而不能用。每年,由于塔河上游灌区在饱灌后排出大量高矿化度的水,致使中下游一些地方的水质严重恶化。塔河在1958年以前是淡水河,无论是枯水期还是洪水期,矿化度每升都不超过1克。现在,塔河水年均矿化度为1.35克每升,枯水期为6克,一些地方矿化度甚至到了10克/升,用这样的水浇庄稼,水浇到哪,庄稼就死到哪,人畜就更无法饮用了。在如此干旱的沙漠地区,当人们最需水的时候,却眼睁睁地看着河水不能用,实在令人悲伤。
  黑河流域的情况与塔河的惨境竟是如此的相似。黑河上游甘肃一些地方用水不加节制;下游由于无控制性工程,不能实现集中和加大流量放水,加之未对下游河床进行整治,从正义峡下泻的水量“细水长流”,经过甘肃境内的120公里河槽的槽蓄、渗漏和蒸发,进入内蒙古境内就所剩无几了。即使有10亿立方米的水在细水常流下也进不了居延海,那里的绿洲还是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。
  在甘肃武威的石羊河流域,地下水连年超采,反复提灌,超采,消耗、浓缩,不仅使地下水位下降,而且矿化度上升。全区每年增加和加重的盐碱地面积近10万亩,仅民勤湖区弃耕土地30多万亩。绿洲内因水质恶化有近8万人10万头牲畜饮水发生困难,,而且水质恶化的范围正在由北向南迅速蔓延。土地干旱沙化、弃耕,下游的民勤绿洲因沙进人退而逐渐缩小,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。大的流域是如此,小的地方也是如此。在宁夏引黄灌区,由于缺乏节水机制等原因,如在北部自流灌区,每立方米水售价仅0.6分,“千吨黄河水只能买两瓶矿泉水”。群众长期采用传统的漫灌方式,亩均用水量高达1000立方米以上,致使占全区用水量90%的农业灌溉水平均利用率仅为40%左右,灌溉水浪费惊人。近年来,由于对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,过去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数有1273条,目前仅存725条左右,减少了43%,如果任其下去,不出二、三十年,大量的坎儿井将不复存在。而在敦煌市,近10年多来,人口和耕地的增加,导致大量超采地下水。靠地下水补给的月牙泉水位降低,湖水面积持续萎缩,这一著名自然景观的存在受到了严重威胁。
  塔河、黑河萎缩,生态环境破坏,坎儿井和月牙泉出现的问题,是人类自己造成的。它既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,也是一种警告:现在已经到了该重视西北水资源管理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时候了。

水问题解决重在管理和节约

    专家认为,要真正解决西北水的问题,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西部大开发,还有许多工作要做,可谓任重道远。
  首先,要建立起“以水定人口,以水定生产,以水定发展”的宏观调控机制。各行各业要千方百计降低对水的需求,这要求工业发展必须按水资源条件设置,严重缺水地区不能不切实际地建设耗水大的企业,要根据水资源的变化情况,调整工业产业布局、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;小城镇建设不能撇开水资源现状,盲目地发展、扩大。西北地区,都要从人口、资源、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,根据实际拥有的水量来制定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。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,有节制地开发土地,制止人为对森林和草地的破坏,保护好西部绿洲,确保新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。
  其次,要建立权威、高效、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,全面实行水资源的统一规划、统一调配,统一管理,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高效合理利用。治理上,要树立大流域的观点和综合治理的观点,通过上下游、左右岸的共同努力,实现水资源的空间配置、时间配置、用水配置,水资源配置和管理配置。如果不对流域进行全面治理,不仅难以保护好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,中游地区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也无法得到保证。如黑河是张掖地区和额济纳旗的母亲河,也是他们的生命线,由于黑河水的浇灌,才有额济纳绿洲的存在,才遏制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汇合,否则,如果出现“沙进人退”的结局,中游地区的张掖也不得安宁。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,突出表明了对黑河进行全面治理和两地合作治水的必要性。第三,把生态建设和水利建设结合起来,加大对西北地区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。像黑河、塔河等一些大的流域,治理开发中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,合理配置水资源,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。要加大水利资金的投入,在上游和干流建设一些水利工程,增加有效水量,减少水资源在河道中漫散、渗漏、蒸发,在灌区,开展节水工程建设。
 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,要进一步提高民众水危机意识,提高他们珍惜水资源、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,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风气。农业上要更新“灌水越多越好”的传统观念;同时要合理制定水价,改变人们无偿用水的观念,各地可根据水资源状况,制定不同的水价和相应的用水定额,实行超定额用水加价的办法,通过努力,实现建立节水型工业、节水型城市、节水型社会的目标。

治水再建和谐关系

  水利兴,生态兴,西北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,西北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,这成了西北地区上下的共识。在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,西北各地已行动起来,加大水利投入的力度,采取一切节水手段,试图与自然生态再建和谐关系,力争“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”。
  目前,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被列为在新疆要解决的最紧迫问题。新疆将在十年间建成一批跨流域引水工程,以改变目前水资源分布北富南贫的状况;在新疆的主要河流如塔里木河建设枢纽性控制工程;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;计划到2005年,新疆水资源的开发总量达到500亿立方米以上。
  在黑河流域,为缓解黑河水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,缓解下游河湖干涸、荒漠化、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,从2000年7月1日起,水利部对黑河水量开始实施统一调度。
  针对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浪费水的现象,严重缺水的西北地区纷纷行动起来,把节水作为革命性的措施来抓,引进了一批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设备,推广各种防渗渠道和喷灌、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,实施薄膜盖、膜上灌、坐水种、水稻节溉等节水措施,不断挖掘节水的潜力。
  自90年代以来,新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始以渠道防渗为重点,以喷灌、滴灌、低压管道输水等节水灌溉工程为主。有关统计数字显示,到目前为止,新疆农田节水灌溉总面积达到1900万亩,其中应用喷灌、滴灌技术的节水面积达140万亩,渠道的防渗改建和新建达9.4万公里。农田灌溉耗水因此从1990年的平均每亩1000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729立方米。目前新疆正全面推广喷灌、滴灌等节水技术。到2005年,基本完成全疆34个大型灌区的节水配套改造工程,建设节水灌溉面积800万亩。
  甘肃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日前启动,此举将推动这个省中西部农业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,改变灌区粗放用水现状,提高农作物单产和总产。根据项目规划,今后3到5年内将在兰州、酒泉、金昌、武威等地区选择12个县级行政区,采取渠道衬砌、平整耕地和管道输水、喷滴灌等田间节水措施,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0万亩。工程总投资为7.28亿元,项目全部建成后,预计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1.6亿立方米,增加粮食生产能力4万多吨。
  2000年4月,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、政府权衡利弊,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,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节水灌溉,果断调整供水价格,将自流灌区水价由每立方米0.6分调至1.2分,固海、盐环定两大扬水灌区的水价由5分调至8分和10分。水价调整后,调动了农民节水的积极性,现在全区水稻控灌面积已经突破22万亩。各级水利部门加大渠道砌护、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,大胆改革旧的管理办法,探索管水新路子。从6个多月的运行看,已经加快了引黄灌区向节水农业迈进的步伐。截至9月上旬,全灌区实际引水量67.29亿立方米,比上年同期少引水8.02亿立方米。……

  西北各地情况不一,但目标一致:通过开展治水工作,力求在西北地区建立一个以水与社会、经济、生态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关系,实现与东部的共同腾飞的目标。


 
 
 
Copyright ©www.needahand.org All Rights Reserved | 携手行动 版权所有 | Email: needahand@needahand.org